正规实盘配资

炒股股票配资网站 广发证券:本轮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缘何调整
发布日期:2024-07-31 13:36    点击次数:83

  报告摘要炒股股票配资网站

  第一,2023年四季度以来,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调整,IPE布油价格自2023年日9月27日高点至12月12日低点,跌幅为22.4%;同一时段CRB指数跌幅为10.2%。本轮原油和大宗商品调整的背景是什么?本篇报告中我们将对此做出简要探讨。

  第二,是不是美元汇率变化带来的冲击?从历史上看,确实有一些时段是较为典型的美元快速上行带来大宗调整。但2023年四季度以来并非如此。本轮美元指数与原油及大宗价格整体正相关,证明是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调整同向影响通胀预期和美债收益率,美债收益率在利差逻辑下影响美元。

  第三,需求端存在着一定的影响,同期中国制造业、美国服务业的小周期放缓可能是原因之一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经济体;而美国消费和服务业占比较高,从经验规律看,二者和原油和大宗品均有一定的经验相关性。但客观而言,无论是中国制造业,还是美国服务业,在2023年四季度仍有明显韧性;且国内经济特征之一是工业生产等供给端表现好于需求端,没有理由带来原油和大宗商品相对剧烈的调整。

  第四,我们倾向于本轮主要原因是供给端的两轮冲击。从“OPEC+19减产协议国产量与配额差”来看,其在2023年6月之后先经历下行冲击;后在9月后经历上行冲击,这导致原油先经历了价格的快速上行,涨幅一度在30%以上;后既预期逆转,又形成供给预期差,价格就出现快速向下修正。CRB指数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在很大程度上受原油影响。

  第五,目前看,OPEC+19减产协议国产量与配额差仍处在高位,原油价格仍存较强的压制因素;但这一指标边际上已不再上行,对油价的边际影响或逐步减弱。EIA也预计“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石油库存将有所下降,未来几个月原油价格将面临上行压力”。中美产成品库存周期也在低位,后续企稳和回补也有助于提振大宗商品价格。

  第六,本轮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调整的影响主要有三:其一,它带来了中美通胀周期的回踩;其二,它带来了中美库存周期的回踩;其三,它助推了美债收益率在2023年四季度的高斜率调整。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2023年10月19日高点的4.98%,一度回落至12月27日的3.79%;除了基本面其他因素之外,同时叠加了原油和大宗品的过快调整。

  第七,同样,当前国内名义GDP和企业盈利预期也包含了四季度以来原油和大宗品下修的扰动。按照本文框架,本轮原油和大宗商品调整有可能已经基本完成,它对PPI、库存周期的扰动将告一段落;同时,增发国债在年末已陆续下达,保障房等“三大工程”资金也开始落地,后续名义GDP的修复是否会形成值得关注。

  正文

  2023年四季度以来,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调整,IPE布油价格自2023年日9月27日高点至12月12日低点,跌幅为22.4%;同一时段CRB指数跌幅为10.2%。本轮原油和大宗商品调整的背景是什么?本篇报告中我们将对此做出简要探讨。

  本轮原油价格(IPE布油期货结算价,下同)自2022年6月8日触及123.6美元/桶高点以来,受海外需求走弱叠加高利率环境影响,震荡回落至去年6月12日的71.8美元/桶,跌幅达41.9%。去年6月下旬-9月下旬,随着海外制造业库存周期触底、国内经济企稳叠加OPEC+额外减产,国际油价震荡上行至9月27日的94.4美元/桶,涨幅达31.3%,同期CRB指数涨幅为11.9%。此后油价再度转弱,至12月12日下探至73.2美元/桶的低点,跌幅达22.4%,同期CRB指数跌幅达10.2%。12月12日至今原油与CRB指数均维持低位震荡。

  是不是美元汇率变化带来的冲击?从历史上看,确实有一些时段是较为典型的美元快速上行带来大宗调整。但2023年四季度以来并非如此。本轮美元指数与原油及大宗价格整体正相关,证明是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调整同向影响通胀预期和美债收益率,美债收益率在利差逻辑下影响美元。

  2000年至今,以原油为首的全球大宗商品走势与美元指数通常呈负相关,且历史上亦不乏美元走高导致油价承压的阶段,例如2008.7-2009.3、2014.6-2016.1、2018.10-2020.4(图)。其逻辑在于强势美元通常伴随全球流动性环境收紧,新兴市场汇率贬值引发主权信用危机,套息交易回流压制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,即全球范围内的“避险交易”。而本轮(2022.10-至今)国际油价与美元指数、美债收益率保持正相关,表明宏观逻辑已切换为“油价-美债收益率-美元”这一基本线索,简单而言油价已从“因变量”转为影响美元/美债收益率的自变量之一。去年四季度至今伴随油价调整,10年期美债收益率由高点4.98%回落至4.0%以下,而美元指数则由107.07回落至最低的100.94。

  需求端存在着一定的影响,同期中国制造业、美国服务业的小周期放缓可能是原因之一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经济体;而美国消费和服务业占比较高,从经验规律看,二者和原油和大宗品均有一定的经验相关性。但客观而言,无论是中国制造业,还是美国服务业,在2023年四季度仍有明显韧性;且国内经济特征之一是工业生产等供给端表现好于需求端,没有理由带来原油和大宗商品相对剧烈的调整。

  四季度海内外经济基本面小幅放缓,原油等大宗商品真实需求有所反复。鉴于美国原油需求主要集中于交通运输(航运与出行)领域,就美国PMI数据而言,四季度美国制造业PMI徘徊在46.7-47.4低位,相较9月49.0去年高点有所回落。10-11月美国非制造业PMI徘徊在51.8-52.7,亦较三季度区间[52.7-54.5]有所下行,同期四季度美国炼厂开工率同比变动徘徊在[-6.9pct,1.5pct]之间,与同期非制造业PMI低位震荡走势吻合(图)。其次就国内经济而言,四季度中国制造业PMI亦小幅回踩且位于荣枯线以下。整体而言,去年全球制造业景气度大致呈“三季度反弹、四季度温和回踩”走势,导致四季度原油需求存在一定制约。

  中期来看,中美PMI指标虽较三季度小幅回踩,但四季度均值仍高于二季度底部。2023年Q1-Q4国内制造业PMI均值分别为51.5、49.0、49.7、49.3,美国非制造业PMI均值分别为53.8、52.0、53.6、52.3。此外美国其他关键经济指标亦处于韧性区间,其中较为典型的如美国劳动力市场,四季度U3失业率仍维持在3.7%-3.9%的历史低位,10-11月新增非农就业人数维持在15-20万人区间,尚未出现显著下滑。国内经济数据则整体呈现“供给强于需求”的结构性特征,10-11月工业增加值与主要工业品产量保持较高增速。此外就12月高频数据来看,需求侧如30城地产销售、港口货物吞吐量、出口运价指数亦出现进一步好转,四季度需求承压导致商品剧烈调整的概率偏低。

  我们倾向于本轮主要原因是供给端的两轮冲击。从“OPEC+19减产协议国产量与配额差”来看,其在2023年6月之后先经历下行冲击;后在9月后经历上行冲击,这导致原油先经历了价格的快速上行,涨幅一度在30%以上;后既预期逆转,又形成供给预期差,价格就出现快速向下修正。CRB指数为代表的大宗商品在很大程度上受原油影响。

  OPEC+减产预期或是油价波动率抬升的主要原因。而通过“OPEC+19减产协议国产量与配额差”这一指标,我们能够清晰的考察OPEC+协议国的减产达成情况:2023年4月OPEC+成员国宣布自愿减产165万桶/日,6月沙特再度宣布额外减产100万桶/日,该指标则由4月的-250万桶降至7月的-367万桶的底部,并于8-9月维持在-359万桶低位区间。IPE布油价则自6月12日触底后快速上行,并于9月27日升至本轮94.4美元/桶,涨幅高达31.5%。此后OPEC+减产预期钝化,以沙特为主的OPEC+产油国减产份额趋近极限,而该指标则由9月的-359万桶逆转上行,至10月迅速升至-40万桶左右,油价亦于9月底出现剧烈调整。值得注意的是期间巴以冲突、胡塞武装等地缘政治事件频发,且11月OPEC+亦宣布延续至今年一季度的自愿减产计划,但11月配额差指标仍维持在-69万桶的相对高位(显著高于2022年8月-2023年9月读数),导致11月至今油价仍以震荡下行为主。

  除OPEC+协议减产有所松动,原油供给转向边际宽松导致价格承压以外,四季度美国页岩油产量亦维持高位。10-12月美国原油产量(月度)维持在1320万桶/天的高位区间,12月16日-12月22日美国原油产量(当周值)进一步升至1330万桶的历史新高。库存方面,9月29日-11月24日美国原油商业库存(不含SPR)由4.14亿桶升至4.5亿桶;12月库存指标虽初步回落,整体仍维持在4.37亿桶以上,相较三季度中枢整体上移。

  目前看,OPEC+19减产协议国产量与配额差仍处在高位,原油价格仍存较强的压制因素;但这一指标边际上已不再上行,对油价的边际影响或逐步减弱。EIA也预计“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石油库存将有所下降,未来几个月原油价格将面临上行压力”。中美产成品库存周期也在低位,后续企稳和回补也有助于提振大宗商品价格。

  往后看,11月30日OPEC+会议垫定了今年一季度减产220万桶/日的目标,俄罗斯亦额外增加20万桶/日成品油减产。若各成员国对基准产量与配额协议达成一致,原油供需平衡表宽松局面或将出现改善。EIA预估“欧佩克+减产将抵消全球需求增长放缓的影响,阻碍全球石油库存继续增加,并使布伦特原油价格在2024年全年保持在每桶80美元以上。”

  从历史上看,中美库存周期接近负增长阶段通常为经验性底部,典型时期如2009年8月、2016年7月,国内工业产成品存货同比下行至-0.76%、-0.9%、美国除国防外制造业库存同比分别回落至-14.4%、-2.2%。此后库存周期共振修复均带动油价显著回暖,如2009.8-2011.5、2016.7-2018.8布油期货价分别上涨56.0%、57.1%。截至2023年四季度,国内工业产成品存货同比、美国除国防外制造业库存同比分别录得1.7%、-0.4%,已落于关键经验性下沿区间。考虑到中美库存同步低位是一个基础坐标,这将形成全球需求的下限支撑。

  本轮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调整的影响主要有三:其一,它带来了中美通胀周期的回踩;其二,它带来了中美库存周期的回踩;其三,它助推了美债收益率在2023年四季度的高斜率调整。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2023年10月19日高点的4.98%,一度回落至12月27日的3.79%;除了基本面其他因素之外,同时叠加了原油和大宗品的过快调整。

  首先是中美通胀的短期回踩压力。10-11月国内PPI同比回落至-2.6%、-3.0%(9月读数-2.5%),同期美国CPI同比回落至3.2%、3.1%(9月读数3.7%),其中CPI能源分项由9月-0.5%降至11月的-5.4%。

  其次是中美库存周期短期回落,经济动能面临一定下修压力。受商品价格调整引发原材料去库存影响,四季度国内PMI原材料库存分项连续回落,工业产成品库存同比降至1.7%-2.0%低位区间。此外美国四季度经济动能亦存在一定下修,我们在报告《美联储或在明年上半年启动降息》中提到:目前消费、就业、薪资都维持下行走势。10月美国除国防外制造业库存同比亦降至-0.4%的经验性底部。

  最后就联储货币政策而言,通胀数据的持续回落将引导美联储重心由通胀转向经济基本面,即油价从“因变量”转为影响美元/美债收益率下行的自变量之一。受四季度油价回落影响,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2023年10月19日高点的4.98%,最低回落至12月27日的3.79%。以10年期美债收益率-实际利率代表下的美国通胀预期,亦由2023年10月19日的2.49%,下行至12月27日的2.15%。

  同样,当前国内名义GDP和企业盈利预期也包含了四季度以来原油和大宗品下修的扰动。按照本文框架,本轮原油和大宗商品调整有可能已经基本完成,它对PPI、库存周期的扰动将告一段落;同时,增发国债在年末已陆续下达,保障房等“三大工程”资金也开始落地,后续名义GDP的修复是否会形成值得关注。

  我们在前期报告《如何理解11月企业利润数据》中提到:PPI环比对利润率具有一个季度左右的领先性,8-9月连续两个月PPI环比转正、10月环比持平,对利润率改善形成支撑。不过同样逻辑之下,11月PPI环比再度阶段性转负,可能会对后续利润率再度形成拖累。因此若本轮原油与大宗商品调整接近底部,则名义GDP、企业盈利应伴随PPI周期确认底部。

  就后续经济基本面而言,目前新一轮化债及年后增发国债积极推进,2024年广义财政空间维持适度扩张的概率偏高;其次PSL投放与地产端“三大工程”启动、四季度全球制造业小周期回踩结束对应的外贸基本盘企稳,大类资产将会有一个重新定价名义增长修复的过程。

  核心假设风险: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超预期;财政政策稳增长力度超预期;海外加息对大宗商品价格影响超预期;海外经济表现对大宗商品价格影响超预期;地产销售高于或低于预期;地产政策放松力度超预期;国内货币政策宽松力度超预期炒股股票配资网站。